最牛辛樂克! 幾乎靠地球自轉在動
「到底要怎樣」大氣專家全傻眼
史上最牛的颱風「辛樂克」,幾乎停滯不動的待在台灣上空,讓大氣專家都傻眼,「實在不知道它會怎樣!」專家指出,辛樂克幾乎只靠地球自轉的力量在移動,最快也要到今晚8點才能知道周一要不要上班。
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李清勝說,從來沒有看過這種颱風,威力如此強大,卻走得這麼慢。
辛樂克現在陷入「鞍型場」,東邊有太平洋高壓,吹南風;西邊有大陸高壓,吹北風,沒有流場將其吹走,因此停滯在台灣上空。
「從來沒見過」 電腦也無法偵測
因為地球會自轉,所以颱風會以每小時四、五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慢慢偏移。而辛樂克以每小時六、七公里的速度移動,顯示辛樂克幾乎就是靠著地球自轉的力量在移動。
中秋節的由來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古人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而一季又分為孟、仲、季三月,八月是仲秋之月,而十五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正處在秋季的正中,所以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或「仲秋」。中秋夜,月亮最圓,月色最美,因此人們把月圓看成是團圓的象徵,同時也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中秋節也稱為「秋節」,因為它是秋季最大的節日而又處於秋之中的緣故。另外,中秋節在北市也稱為「果子節」(中秋節適逢各種瓜果成熟上市且又有以瓜果饋贈的習俗)。 |
中秋節從民俗的關點來看,它是起源於古代「祭月」的風俗。遠在太古時代,人們對一切自然界的事物都有敬畏的心理,把日、月、山、川、雨、電,甚至獸、樹等,都奉為神靈加以膜拜,而月亮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僅次於太陽,自然也成為重要的祭拜對象。周禮中就記載:周天子在每年中春的白天,在國都的東郊舉行隆重的儀式祭日;在中秋之業夜在國都西郊祭月迎寒。 |
就天文學的關點來說,中秋節是太陽經過秋分點最接近的一個滿月日,此時太陽光線垂直照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晝夜剛好平分,月量在黃昏時刻出現,雲霧稀少,秋高氣爽,最適合欣賞,所以把這一天定為祭月的日子。 |
另有一種說法,認為「中秋節」起源於古代的「秋報」祀土地神。我國以農立國,因此對土地的收成十分重視,因此在播種的時候,常祭祀土地神,祈求豐收,稱為「春祈」,而在收成時,也祭祀土地神,答謝神的庇護,稱為「秋報」。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節,這一天大家拜的也是土地公,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代「秋報」的遺俗,再加上後人附會祭月、賞月的習俗而逐漸流傳下來的。 |
中秋正式成為歲時節日,在禮記與史記中就有提及。秦漢的時候,中秋節還舉行敬老活動,官府向老人賜予坐凳、手杖和用蒸熟黏米飯做的圓餅。而晉代時就有賞月的風俗,不過一直要到唐代,唐太宗正式把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後,中秋節才真正成為民間的重要節日。 |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在每個月農曆十五日,夜幕低垂的夜晚,你是否曾抬頭望一望高掛天空的「月娘」呢?你是否也發現她很美呢?而且她可能還對著你微笑呢!可別看她年紀一大把了,還是粉「晶瑩剔透」呦!對了說到月娘,就得來說一說她的身世了,關於她可是有很多的傳說故事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月娘的神秘面紗吧! |
一、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在所有和中秋節有關的神話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它的故事是說:相傳在遠古時代,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每天輪流出來,溫暖的照耀大地,但是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剎那間大地被十個太陽烤得值冒煙,萬物幾乎乾枯殆盡,夏朝太康在位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后羿而擅長射箭的勇士,帶著他的神弓,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大地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後來后羿變成了一個暴君,嫦娥是他的妻子。后羿為了長生不老,特地去向西王母求取不死之藥,他把藥帶回去告訴嫦娥,不料嫦娥卻把藥偷吃了,飄飄然飛到月宮裡去了。後來,人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紛紛擺上香案,向善良美麗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就在民間傳開來。 二、吳剛伐樹 到了唐代,則進一步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癒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在凡間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偏偏月宮裡的那棵大桂樹,無論他揮斧頭多用力去砍,但斧頭砍入樹身,一拔出來,傷口馬上就癒合,根本無法損它一絲一毫,因此不能回去覆命,他不得不留在月宮裡不眠不休的砍樹。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就是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 |
三、玉兔搗藥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所以月宮中有一隻白兔,白兔在石臼上搗著仙藥。 |
四、蟾蜍吞月 早在戰國以前,古人就傳說月中有座月宮,而月宮中有「蟾蜍」,故人們又俗稱月宮為「蟾宮」又因圓月如盤,故又稱「蟾盤」或「蟾光」。 到了漢代,傳說中月有蟾蜍之外,又稱多了一隻玉兔。由於月中有蟾兔之說廣泛流傳,所以古人又常以「金兔」、「玉兔」或「蟾兔」作為月亮的別稱 。
|
中秋節起源於中國,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
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