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尖好手‧比舞過招         


如果你想知道嘻哈在搞啥鬼,那先問自己:活得痛快嗎?下一招該怎麼跳?
   美國 腦殘動物園
   法國 Phase-T
   日本 一擊
   韓國 賭徒GAMBLERZ
   韓國 始終為一

一年一度世界大賽來臨,五個頂尖國家代表隊齊聚德國漢諾瓦,挑戰Breaking舞壇霸主。嘻哈可以是愛、和平與團結,但尬舞時,去你個愛與和平…
-戰鬥!


霹靂舞終極進化!
Breakdancing has evolved!


街頭搞地板的舞者人們叫他們B-Boy,他們以跳舞為樂,無論是因為流行還是興趣,他們無時無刻都跳著Breakdancing。這部電影講述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舞者們:從大阪、巴黎、首爾到拉斯維加斯,為了各自的夢想,不停在生活與舞蹈之間穿梭,力行嘻哈精神挑戰極限,爭取世界冠軍的榮耀。五個團體,為了證明自己是最強的B-Boy,決心讓夢想的實現打消一切煩惱。畢竟,霹靂舞可是世界上最爽的舞蹈!


Planet B-Boy 10月17日 舞力大突破!
絕色影城 長春戲院 晚場起


故事 / Synopsis


美國賭城一名舞者正等待舞蹈生涯突破,韓國鄉村來的B-Boy在尋求相依為命的老父支持,12歲法國小男生得面對家人對街舞的歧視,日本的年輕小爸爸剛丟了工作,邊練舞邊照顧妻小…。儘管搖搖晃晃走在世界邊緣,他們都是霹靂舞界的頂尖舞者,搞地板(Breakdancing)讓他們找到生活重心,跳舞讓自己重拾自信。他們的終極目標都有志一同:年度世界街舞爭霸戰!在這裡,尬舞將是心中唯一盤旋的念頭,他們盡情發洩並感到自由,讓自己成為生命的律動。


關於電影 / About The Film


這部電影是獻給喜愛舞蹈的人們一部熱血奮鬥史。導演Benson Lee在80年代中期親眼目睹霹靂舞帶來的驚人能量,他和當時年輕人第一個想法一樣,馬上剪下一大塊厚紙板鋪在地上來個背轉(backspin)。然而,儘管霹靂舞在80年代大紅大紫,卻很少有人知道它是讓嘻哈稱霸流行文化的幕後功臣。為了讓為了讓霹靂舞中公認最難跳的「搞地板」在嘻哈界重新獲得重視,導演決心將一年一度於德國舉行的「年度街舞爭霸戰」拍攝成電影,讓更多人認識這種舞蹈,一探B-Boy熱衷霹靂舞的心路歷程。影片給予這些參賽者深入及細膩的分析,以多方角度瞭解舞者個性以及每組參賽團體因不同文化背景所背負的壓力。電影裡可以看到許多精彩的編舞,融入完整的主題、服裝、音樂和嶄新創意,讓觀影者腎上線激素飆至最高點,忍不住給予活力四射、舞藝超群的B-Boy們最高喝采。


最強五霸出列


美國 腦殘動物園KNUCKLEHEAD ZOO


‘這是美國文化,我們得收復失土’
美國B-Boy界什麼狠咖都有,嘻哈裡的饒舌起來了,DJ起來了,街頭塗鴉客也崛起了,該是美國B-Boy收復失土的時候了!


法國 PHASE-T  


‘以舞言志,讓B-Boy恢復人情味’
法國B-Boy的音樂感很強,舞姿比其他國家都優美。美法之間的民族情結也讓尬舞變得更火熱,大家都自認很嗆。


日本 一擊 ICHIGEKI


‘我爸很驕傲我代表日本,那是他唯一一次稱讚我的舞,我哭得淅瀝嘩啦’
日本舞者的創意總是勝過別國,他們概念很創新,在日本B-Boy就像武士道,做到不只是玩玩才是真正的B-Boy。


韓國 賭徒GAMBLERZ


 ‘他花了5、6年只做頭轉,把頭轉練到 世界第一’
韓國令所有人望塵莫及,德國或法國15年的成績,他們5年內就達成,將大地板的水準提升到全新層次。


韓國 始終為一 LAST FOR ONE


 ‘等我有了成就,我想對他說:我能靠喜好養活自己了’
來自鄉下的「始終為一」是新一代韓國地板文化的代表,也是韓國B-Boy界的奇觀。他們就像樂天知命的小孩,彼此合作無間,創造出完美火花。


關於舞蹈 / Breakdancing


霹靂舞源起於60年代末紐約的南布朗克斯區(South Bronx),和「街頭塗鴉」、「DJ」、「饒舌」同為嘻哈文化四大要素。70年代末,霹靂舞開枝散葉,轟動一時的電影《閃舞》裡主角大跳街舞,更讓嘻哈漸漸躍升為最流行的文化。80年代過後,霹靂舞熱潮漸漸退散,然而舞步裡所傳達的文化意涵卻傳承了下來,成為現今嘻哈文化的中心要素。
跳霹靂舞、搞地板的舞者叫做B-Boy和B-Girl。只要有年輕人的地方,就一定尋得他們的蹤跡,搞地板的舞步經由他們一再進化,在美學和力學間獲得完美平衡。地板的基本舞步包含急速腳步動作(lightning-quick footwork)、旋轉(spins)和冰凍(freezes),幾乎所有地板招式都源自這三種基礎動作,而B-Boy注重原創精神,強調將自我風格融入。
尬舞是B-Boy的一切,它是一種隔空交戰,跟幫派械鬥一樣激烈。尬舞時,兩隊分站左右,舞者出來對尬如同攻擊,有時可能是整支隊伍,有時可能是兩、三名舞者分別挑釁。一方主動出擊,另外一方就要回尬。對B-Boy來說,尬舞是一種交流。對方丟出來能打動自己東西,也會想要回過頭打動他,這就是尬舞的精神。


關於世界街舞爭霸戰 / Battle Of The Year


世界街舞爭霸戰簡稱BOTY,是最受矚目及推崇的的街舞比賽項目,每年世界冠軍的誕生就如同迎接新一任舞林霸主登台。自1990年開始,BOTY便以「地板 Breaking」項目對外廣發英雄帖,各路舞林好漢先於各區進行預賽,最後獲得決賽權的區冠軍齊聚在德國的漢諾瓦進行終極廝殺。BOTY更鼓勵舞者構思張力十足的戲劇表演,把比賽項目分成「表演賽」和「尬舞賽」兩單元,第一輪表演賽選出最終四個團體,分兩組尬冠亞軍。對許多舞者來說,贏得世界街舞爭霸戰是一輩子的終極目標。
台灣舞團TBC也代表台灣出賽,並在電影中有精彩演出。BOTY除了是舞林盟主的鬥舞大會,更是地板迷的朝聖賽事,連一頭白髮的阿嬤都來參一腳!


 


....綠光....



盛夏的七月天,黛芬原本計畫與朋友一起消磨假期,卻臨時被爽約。與男友分手多時的她,頓時感到一陣說不出的寂寞,不願繼續待在巴黎這座不見陽光的空城,啟程前往尋找心中的陽光。旅途上,她無意聽見一群婦人討論一本叫「綠光」的小說,並被他們描繪的那道光芒深深吸引。黛芬決心等待綠光的同時,也等待愛情。


 


祈禱吧,祈禱更多的陽光


<!--[if !vml]--> <!--[endif]-->《綠光》是描寫「期待」最偉大的作品,期待假期的到來,期待愛情的來臨。被封為愛情大師的侯麥,善於處理主人翁內心細緻的情感起伏,經由一場場精彩的對話辯證真理,剝去外在包覆的價值觀。《綠光》的女主角黛芬不想要自己旅行,卻又因內向的個性找不到同遊的朋友。她往返巴黎和其他城市,努力尋找心靈的寄託,卻無功而返使她陷入更哀傷的情緒。這種無法和他人交流的壓抑,迫使黛芬一次次以眼淚宣洩,不管在草地上、風裡、沙灘邊、海濱的小城,獨自一人或與陌生人聊天,黛芬都清醒意識到自己的孤單。其實,黛芬的靈魂只是在等待命運的暗示,在看到綠光的那一剎那,她終於洞悉了內心的真實情感。


侯麥電影的雋永影像總是非常迷人,看他的電影就像閱讀一本小說,令人玩味再三,反覆思索。《綠光》是侯麥「喜劇與諺語」系列中最詩意浪漫的一部,替他贏得當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更是許多電影人的啟蒙影片。侯麥愛用的女演員瑪莉‧希維耶(Marie Rivière)擔任女主角,劇中的許多台詞皆是她即興發揮,因此希維耶也在編劇上掛名。事實上,《綠光》裡許多角色都是侯麥或希維耶的親朋好友,希維耶飾演的女主角星座也和她現實生活相同,都是摩羯座。


什麼是綠光?


可曾觀察過海平面的日落?是否一直觀察著它,直到它眼看著就要全部消失?當天空一片澄淨時,就在太陽放射出最後的光芒時會出現一道綠光。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綠色,沒有一個畫家能夠在他的調色板上調出這種綠色;在自然界,無論是種類繁多的植物,還是最為清澈的海水,它們的色彩沒有一個與這種綠色相同!要是天堂上有綠色的話,或許便是這種綠色,它無疑是代表著希望的真正綠色!綠光很罕見,看到它就可以讀懂自己和對方的心,誰能有幸看到綠光,誰就能得到幸福。 ——凡爾納小說「綠光」


 


<!--[if !vml]--> <!--[endif]-->綠光是太陽落入海平面時,最後一瞬間出現的一道淡綠光芒。像劍鋒一樣耀眼的漂亮綠色,但稍縱即逝。這種自然現象是因陽光在大氣中折射,靠近地平線時所產生的色散。女主角曾說過,她相信發生在自身周遭的迷信,就像她在巴黎路邊撿到象徵壞運的黑桃Q、看到「恢復自己與他人的聯繫」廣告傳單、在海邊又無意發現好運的紅心K一樣,她也相信如凡爾納小說所述,看見綠光,便能得到幸福。也是這一份虔誠、真摯卻又害怕傷害的期待心情打動銀幕前的觀眾,使這部電影至今仍是侯麥作品中最經典難忘的一部。


電影大師 艾力克‧侯麥 (Eric Rohmer)


<!--[if !vml]--> <!--[endif]-->侯麥是法國電影新浪潮大師中最晚發跡,卻最能保留新浪潮原始精神的佼佼者。他的電影穿插深刻的人文思維,角色流露細緻的情感,持續探討人性幽微的內在層面,觀眾往往無法從中立即獲得解答,卻在散場時發現周遭的人群竟和電影角色相互重疊。畫面中的一段漫談、一次不經意的邂逅、一通不知所云的電話,經過侯麥細膩的處理,都成為一個個極具能量的電影元素。


侯麥電影的對話總是充滿智慧,就像《綠光》的經典名句:「我不固執,生命對我才固執。」同時又帶著俏皮和優雅,如女主角談到吃素:「我覺得生菜很遙遠,就像朋友。」他的特色還包括長鏡頭和鮮少配樂的使用、乘坐大眾運輸來往各地的年輕男女、堅強並複雜的女性角色、沿海度假勝地場景、飽富哲理的論述及室外景和自然光。除了愛情是侯麥熱衷探討的主題外,人際關係、自省、信仰和命運也再三於他作品出現。侯麥的電影不喜涉入過多的社會或政治議題,不同於較為激進的高達,侯麥試圖在他作品中喚起19世紀小說富有的感性和理智。他並不關心角色作什麼事,而關心他們在做或談論這事件時的心理狀態。至今侯麥的作品在三大電影節(坎城、柏林、威尼斯)共獲獎13次,2001年更在於威尼斯電影節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追殺比爾》的導演昆丁塔倫提諾是侯麥的忠實影迷,曾多次提到自己深受侯麥影響,他說:「你得先看侯麥一部作品,如果是你的菜,那你也會愛上其他部。無論如何,至少一定要找一部來看。」已故的好萊塢大導演史丹力庫柏力克也非常喜愛侯麥作品,台灣著名導演楊德昌更說過:「侯麥是世界上最知道如何拍電影的人。」《綠光》不僅是侯麥「喜劇與諺語」系列最好看的一部,許多人更稱讚它為侯麥最完美的作品。這次《綠光》重新引進全新電影拷貝,讓還沒看過電影的朋友一飽眼福,已觀賞過的影迷再度於大銀幕享用,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年度電影盛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詹佳庭great12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