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錯誤喝湯習慣!


“您的身體這麼虛弱,我給你熬點湯 補補吧”,很多人都認為喝湯能大補身體,確實,湯的營養很豐富,能補充身體所需的某些物質,其實喝湯也有技巧,警惕七個錯誤喝湯方法,掌握正確的喝湯方法,讓湯的營養盡被身體吸收!


錯誤喝湯習慣一:


湯的精華在湯,純喝湯就好很多人認為燉排骨湯、雞湯,所有的營養都在湯內,所以就只喝湯,不吃肉。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不管是煮雞湯、牛肉湯還是其他各種各樣的湯類,就算是熬煮很長時間,湯很濃郁,湯的蛋白質也只有約6%~15%85%以上的蛋白質營養仍是在肉的本身,所以僅喝湯不吃肉會有很大的損失。


這是七個錯誤喝湯習慣之一。


錯誤喝湯習慣二:


用餐最後才喝湯,國人的生活習慣就是先用餐,最後才喝湯,其實這是一種 錯誤的喝湯習慣。而西方的出餐順序一般是先喝湯,再用餐,這才是健康的喝湯習慣。


因為先用餐的話,就可能是已經吃飽了,吃飽之後再喝湯,就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而且湯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湯比最後喝湯,健康效果更佳,並且有助於減肥。


錯誤喝湯習慣三:


喝湯要喝滾燙的湯,人的口腔正常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而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也只是60攝氏度左右,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而且還應注意的是,愛喝熱湯會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所以喝湯應該等湯稍涼再喝,這樣可以保證身體不會受到疾病的威脅。


錯誤喝湯習慣四:


喝湯速度快,如果喝湯速度很快,等到意識 吃飽的時候,說不定已經吃過量了,這樣就會吃的過多,容易導致肥胖。喝湯應該慢慢品味,不但可以充分享受湯的味道,也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有充裕的時間,並且提前產生飽腹感,不容易發胖。需要減肥的美女要注意了,一定要切記這個錯誤的喝湯習慣,改掉它,說不定你的減肥效果會更佳。


錯誤喝湯習慣五:


愛喝湯,每頓能喝好幾碗;喝湯也是有忌諱的,不能什麼湯都喝,不能什麼湯都多喝。如果湯的種類是高熱量、高鹽份、高普林,就不能多喝,尤其是患有痛風、腎臟病及高血壓的人,應避開喝這些湯。一般人吃飯時 可緩慢少量喝湯,以胃部舒適為原則。


錯誤喝湯習慣六:


用湯泡飯吃;很多人喜歡這種吃飯,尤其是孩子。湯泡飯,可以使米飯變軟易吞咽,往往懶得咀嚼就快速吞咽,增加胃的消化負擔,這樣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胃病。因此,湯泡飯是吃不得的,它不利於身體健康。


錯誤喝湯習慣七:


晚餐喝湯,是喝湯的最佳時刻;湯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如果晚餐喝湯,距離睡覺時間近,非常容易導致發胖。而午餐時喝湯,吸收的熱量最少。因此,為了防止發胖,不妨選擇中午喝湯,這樣不僅補充營養,還能保持身材,何樂而不為呢?


七個錯誤喝湯習慣,原來喝湯也有技巧啊,警惕七個錯誤喝湯習慣,掌握正確的喝湯習慣,讓湯的營養盡被身體吸收。




 


 


生活5大「防毒角落」



 
















別把剩菜放進保鮮盒!生活5大「防毒角落」




  小劑量、長時間暴露,即使微毒也會變劇毒,吞掉你的健康。從現在起,檢視並改變生活中各種壞習慣,做好每個小動作。
  塑化風暴之後,你有沒有重新調整定調另一種健康的生活型態?
  生活在有塑膠王國稱號的台灣,塑化劑進入國人體內的速率難以想像。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花了三年研究證實,台灣孕婦體內的塑化劑代謝物濃度, 高出美國413倍。
  李俊璋也研究家戶灰塵。客廳、地板和沙發灰塵DEHP高達164 3.6微克,全球最高。
  尤其目前已知的化學物質種類高達1100多萬種,即使有許多不屬於急毒性物質, 小劑量的微毒長時間經過食物或空氣或接觸吸收,對健康的危害更為嚴重。
  但不管如何,我們還是可以從生活各個角落採取行動,將人體暴露降到最低,「 每個小小的動作都要做,」 營養學會理事長王進崑建議。












浴室 扔掉空氣芳香劑
  不要為了讓浴廁變香而使用空氣芳香劑,卻因此讓自己生病。
空氣芳香劑多為化學合成製劑,拿來定香的鄰苯二甲酸酯則含有塑化劑,裡面也可能摻雜甲醛或苯,



有害呼吸、神經系統。
用比較不香的沐浴乳
  鄰鄰苯二甲酸酯(DEHP)因為穩定性高,方便定型、維持香氣,所以經常現跡在洗面乳、沐浴乳、洗髮精、體香劑、洗衣精、指甲油、妊娠霜、保養品裡面,經由皮膚吸收,長期使用,小劑量也可能變成大危害, 建議選擇香味較淡的產品,或以香皂替代。
徹底卸妝
  化妝品當然也可能中塑,建議徹底卸妝,平時非必要,少化大濃妝。
  洗頭時多沖洗兩次為了保持「門面」,出門前多少會抹一點髮膠,建議不要使用太濃稠或太香的髮膠, 如果因為工作必須使用較大的量,建議睡前要洗掉,而且至少洗兩遍。










  辦公室 別讓灰塵堆積在電腦、印表機的電線上
包包覆電器用品的電線外皮多為塑膠、橡膠製品,使用一段時間後溫度升高,容易釋放塑化劑, 電線上如果有灰塵,粉塵容易吸附塑化劑,再散佈到空氣中,被我們吸入或手碰觸。 且散逸濃度會隨著使用電纜線溫度的上升而增加。避免增加暴露風險,要經常清理電腦、印表機等電線。
摸完傳真紙要洗手
  碰觸傳真紙或自動提款機的收據後,記得洗手,因為紙張表面要常塗上雙酚A,這是一種環境荷爾蒙, 即使很低劑量進入體內,長久下來也會引發健康危機,台大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任陳思源表示。
  今年初,知名的《人類生殖醫學期刊》有篇論文指出,雙酚A會影響女性內分泌、生殖能力、 男性精蟲異常等問題。今年五月在美國丹佛舉行的小兒醫學會,有篇研究發現, 懷孕婦女長期暴露在雙酚A的環境, 孩子出生後患有氣喘的風險更高了。
帶不鏽鋼碗筷外出用餐
  要外出用餐時記得帶環保碗筷,最好是不鏽鋼材質,因為「所有塑膠的製品都不應該裝或碰觸油脂、 熱食,」李俊璋強烈建議。
  此外,不要! 使用含有二氧化硫的免洗筷,實驗發現,用免洗筷泡過的水拿來養蝦,兩小時之後蝦子抽搐、一天內就死亡;即使用熱水燙過免洗筷,燙過的水浸泡冷卻後拿來養蝦,兩天後蝦子就死了。
  這個實驗還發現,如果拿半透明塑膠袋裝熱湯,溶解出來的雙酚A與塑化劑,可以讓蝦子在三天後往生。
  所以,
下回外帶食物時,記得拿不鏽鋼便當盒去裝,或乾脆就在店內吃完。
  如果包便當回辦公室,千萬不要直接把紙製便當盒放入微波加熱,因為紙張為了防水,內膜會有一層膠膜,遇熱會溶出塑化劑;同理,紙盒裝的牛奶也一樣,勸你先倒入馬克杯內再加熱。
以玻璃、瓷器、陶杯或不鏽鋼的杯子喝水
  美國哈佛醫學院曾做過實驗,一組人給不鏽鋼的瓶子裝冷水,另一組發給使用PC塑膠材質的容器裝冷水,每天喝,一週後,檢測尿液內雙酚A的含量,結果發現,用PC材質容器喝水的人, 雙酚A含量明顯高出許多。
  這實驗是用冷水,如果是熱水,問題恐怕更大,李俊璋坦言,他自己從來不讓孩子使用塑膠材質的

















容器盛水喝,如果是PC材質,容易釋放出雙酚A,如果是PVC材質,遇熱會釋出塑化劑。
  不論塑膠容器的瓶底寫幾號,記得,標示出的可耐熱溫度「只表示在這個溫度下不會變形,不表示不會釋放出化學物質,」李俊璋提醒。
  同理,塑膠製的保溫杯或便當盒也一樣,不要盛裝熱食,如果非用不可,僅裝冷水或水果就好。
丟掉車內寶特瓶的水
  下班後開車時,如果車內有還沒喝完的寶特瓶水,千萬不要喝,因為經過陽光曝曬或車內高溫一整天, 塑膠瓶內的塑化劑已經徹底溶出。








客廳 別讓孩子在塑膠巧拼地墊爬玩 巧拼地墊的材質多為發泡聚苯乙烯(PS)或聚氯乙烯(PVC ),含有塑化劑,建議在上面鋪薄棉被或毯子,避免孩子直接接觸;不過,如果是EVA樹脂,屬於泡棉材質,就不會含有塑化劑,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指出。
  如果孩子在塑膠地墊上爬玩,手裡玩著各種塑膠玩具,記得要常常洗手。





  另外,也少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 減少攝入塑化劑。
用完橡皮擦要洗手
  晚上幫孩子看功課時不妨留意一下,不要讓孩子用橡皮擦沾口水,或邊寫功課邊吃東西。



  因為通常橡膠很硬, 必須加高劑量的塑化劑才能讓PVC橡皮擦軟化。
  並且記得叮嚀孩子寫完功課後以及飯前都要勤洗手。李俊璋研究發現,因環境荷爾蒙而性早熟的



女童讓她們飯前洗手,攝入的DEHP就大為降低。
定期清潔電視線、寬頻網路線
  別小看客廳內的電線與灰塵。成大團隊花三年採集台灣一般家戶灰塵,測得的鄰苯二甲酸酯(DEHP 高達1643.6微克, 佔總濃度90﹪以上,全球最高。其中,電器用品的電纜線, 是室內環境中DEHP的主要來源之一。
  建議多清理電視、電風扇、寬頻網路纜線,為了避免釋放塑化劑,別讓一團團管線上堆滿灰塵,







或長時間插電發熱,外出時不妨拔掉插頭,既安全又省電。
木質地板少打臘
  讓室內DEHP濃度變高的幫兇之一,竟然包括木質地板,「應該與木頭材質地板的防水層或亮光漆有關,」 研究者之一李俊璋解釋並說,如果經常打臘,地板灰塵會有比較高的DEHPBBP



(鄰苯二甲酸丁酯苯甲脂)。
新家具、新裝潢,注意通風
  如果客廳剛裝潢好或購買新的家具,飄出一股刺鼻的味道,建議多打開窗,讓室內通風, 或根本就不要買含甲醛的家具,因為很難吹散。
  合板類的建材內含甲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一級致癌物。今年六月,美國衛生部發布最新的





致癌物質報告,將甲醛從原先的「合理預期致癌」移升至「已知致癌」類別,氣味強烈的甲醛可能增加罹患咽喉癌、白血病的風險。
  如果建築物的通風能力有限,要去除室內甲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種一些植物。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研究,吊蘭、虎皮蘭、孔雀竹芋、非洲茉莉、綠蘿、鴨腳木、散尾葵、紅掌、元寶樹、 發財樹這十種植物可將甲醛代謝掉,「放在室內養得愈好,種得愈久,去除甲醛的能力愈佳,」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










餐桌廚房 丟掉保鮮膜
  從環保署決議兩年後全面禁用保鮮膜就可想像,對人體健康危害不小。
  成大研究團隊針對最常使用微波加熱食品的
便利商店研究發現,保鮮膜經微波加熱後會散逸出大量的DEHP,經採樣發現,微波爐周圍的空氣及粉塵中,含有五種鄰苯二甲酸酯類(DEHP DBPBBPDEPDOP),這些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飄散在空氣中、冷凝後吸附在物體表面、 粉塵微粒也可能污染其他食物。
  即使不加熱,以PVC(聚氯乙烯)保鮮膜包覆油質食物(例如肉類、剩菜或起士)時,
溶出的DEHP塑化劑含量竟高於歐盟每人每天每公斤可容忍的攝取量(TDI50微克)。
  如果不得不使用,「保鮮膜距離食物至少2公分以上,」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
最好的做法還是,丟了吧,改用盤子覆蓋在容器上,放入冰箱保鮮。
別把剩菜裝入塑膠保鮮盒
  該忍痛丟掉的還有塑膠容器,尤其使用過久的保鮮盒。
  塑膠容器最怕酸、油跟熱。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研究發現,塑膠製的便當盒加熱後,釋出的DEHP濃度就會達每日可容忍攝取量的63.1
92.2%。研究還發現,不論哪種塑膠材質的容器, 只要裝油脂菜餚,即使不加熱,也會溶出塑化劑。
  如果只裝冷食,也要留意保鮮盒的外觀有沒有受損,如果刷洗過度有破損,或經過陽光曝曬或使用過久, 都可能跑出塑化劑。
  北醫公共衛生系教授韓柏檉早就更換家中所有保鮮容器,連便當盒(以及盒蓋)
都改用價格較高的玻璃製品,使用反而更方便了,因為玻璃便當盒可用於瓦斯爐、微波和電鍋, 更重要的是,「對身體健康且安全無虞。」
寧可用手吃手扒雞
  將常戴塑膠手套吃油膩手扒雞的人,建議下次直接用手還比較安全,至少不會吃到塑化劑。
罐頭內藏的危機
  罐頭的壞處又添一樁! ,國外研究發現,含有環氧樹脂附膜的罐頭食品,經檢測食物中都有雙酚A
少用速食麵、拉麵內附的油包
 能不用就不用,油脂容易誘使塑膠包材溶出塑化劑,如果要提味,還不如使用新鮮的食材。
















把送洗回來的衣服請出臥室
  從乾洗店拿回來的衣服通常會有一股怪味道,這是因為使用石化乾洗溶劑甚至更毒的四氯乙烯。



  這些洗劑排入河川不只傷害環境、造成生物毒性、變種,也傷及人體健康,增加致癌風險。
  衣服以水洗較佳,可選用椰子油或柑橘油成份的天然洗劑,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建議。
  至於剛買回來的衣服也最好先洗過再穿,因為有些廠商會使用甲醛當做助染劑,甲醛還具有塑形、
漂白的功效。並且當你從乾洗店拿回來燙整好的衣,建議先掛在陽台吹散化學毒氣, 不要急著穿或直接放在密閉衣櫃裡。
不要在臥室噴香水
  尤其味道濃郁的香水,用來當定香劑的塑化劑含量恐更高,如果想營造滿室芳香,一夜好眠, 可選用香味較淡或天然精油產品,「純天然的精油,不需要塑化劑定香,」李俊璋說。
輕度有氧運動,讚!
  下班後不妨去住家附近健走或做有氧運動。
  輕度的有氧運動例如毛巾操、甩手功或快走,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各處的堆積物順利送到









肝臟處理,致力於研究抗老醫學的東元綜合醫院副院長簡基城說,如果肝臟已經出現輕度失衡,太激烈的運動會產生大量乳酸與自由基,反而加重肝臟的工作量。
好好睡一覺
  基城提醒,如果能有深度睡眠,好好休息,可讓身體不再產生新的謝廢物,讓肝臟專心徹底執行





「清倉」工作。為了打造好品質的睡眠環境,不讓電磁波進入臥室,請儘量移走電器用品, 也把手機、筆電留在書房或客廳,減少輻射波對睡眠的干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詹佳庭great12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